法学论文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作者:刘晓斌 律师 时间:2012年09月10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时刻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然而,“毒食物”真有那么多?我们真没有“安全的食物”了吗?这些质问让人目不暇接。
“食品就应该100%安全。”“只有天然的才是好的。”“凡是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这是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观点,然而,它们都一定正确吗?对于食品安全,人们仍存在着很多误区。
走进超市,随便取下一瓶饮料、一盒口香糖,包装的配料表上都会注明所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果胶、山梨酸钾、柠檬酸钠等等。过去,人们通常不会去留意这些单调拗口的专业名词,然而,经历一系列食品安全风波后,人们已开始对这些添加物质提高了警惕性。为了尽量少吃食品添加剂,有人将家中的调味品都扔掉了,只剩了食盐……食品添加剂,一时成为众矢之的。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处处都有它的身影?我们能不能躲开它?
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
一项数据表明,现代人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有2400多种添加剂正充斥我们的生活。一支雪糕里就含有十几种添加剂,那么,添加剂到底是什么?
自己煮的肉熟了就会变褐色,而超市里的酱牛肉是粉红色的,自己家里做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食品添加剂准确定义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只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名单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作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均为非法添加物。
并不是只要添加在食物里的,都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
食品添加剂不是必需的?
那么,我们的食品中为何一定要加入这些“从未听说过”的物质,原汁原味的食品不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吗?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其实,添加剂并非现代产物。它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的人们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而到了现代,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保存时间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不可能。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绝大部分食品都会很难看、难吃、难以保存运输,而且价格也会极其高昂。
你的一日三餐中是很难完全避免食品添加剂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添加剂,加工食品只会更不安全。蒸馒头也要加添加剂,发酵会产生酸,需要加小苏打中和酸味;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那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现在的颜色;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能在货架上保存?酱油还没拿回家就已经长霉了,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变质了。
如果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品种,剂量和范围也符合规定,正常情况下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