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网络约车”发生交通事故谁来赔?有三种情况滴滴是不赔的哦!
作者:唐丽娟 律师  时间:2018年01月04日
“网络约车”发生交通事故谁来赔?有三种情况滴滴是不赔的哦!
滴滴这个网络约车平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自运营以来就以便捷、便宜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然而事物均有它的两面性,虽然民众出行方便了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因此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也不在少数,那么作为约车平台的滴滴,是否应对伤者承担赔偿责任呢?
我们先来看看网友曝出来的滴滴平台对受伤乘客的态度吧。
拖延,滴滴某地客服经理称“这个赔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来的!”
有众多网友在知乎上爆料,自己滴滴打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向平台索赔困难。
小王(化名)称,自己某天晚上在搭乘滴滴时发生了车祸, 滴滴司机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没留意到右边的车, 直接垂直九十度的撞了上去,由于自己在当时坐在副驾驶位置, 撞击又发生车的右边,所以自己受伤最严重. 头碰上了玻璃, 当场就肿了。
在司机报警处理的同时,小王也在滴滴平台上备了案,本以为这么大的公司可以合理快速的解决问题,但是小王称滴滴平台的处理态度让自己感到心寒。
据小王透露,备案后,先后共有三个客服和自己沟通过:“第一位滴滴客服问我登记了事故, 说半小时内回复;半小时后, 第二位滴滴客服问我我需要他们做什么,我说登记并跟踪这件事,客服说没问题,半小时后回复;又半小时第三位滴滴客服来了, 说已经登记了, 很同情我,让我去医院。”小王担心自己离开车后找不到司机,事后的追责无法跟进,滴滴客服告诉她说没关系, 他们会有当地的客服来找我,让我放心。果然,电话是等来了,但是对方言语中却充满讽刺和挑衅“这个赔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来的!”,沟通无果,小王挂了电话。
后来,小王自己又主动联系滴滴要求赔偿,但所有的客服都是“我尽快帮您处理,我已经催促了,我已近努力了!”,事实上依旧是没有任何进展。
又不知过了多久,小王才最终在知乎上更了新帖,说滴滴公司收走了自己所有的看病资料原件并进行了医药费的赔偿。
我想这应该是小王自己坚持不懈“骚扰”滴滴的缘故吧,不然肯定会像其他网友遭遇的那样,被滴滴拖延赖掉赔偿。
那么,到底滴滴对伤者(乘客或者第三人)有没有赔偿责任,我们再来看一则真实的判决案例:北京首例网络约车交通案
201661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毛纺路,秦女士骑着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当她经过一辆停在机动车道内的轿车时,右侧车门突然打开,秦女士躲闪不及,撞了个正着。出事故的是一辆网约车,司机、乘客、网约车平台和保险公司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一怒之下,伤者秦女士把他们全告上了法院,索赔包括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共计两万八千余元。
最终,海淀法院当庭做出了一审判决:
一、(交强险投保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原告)秦某医疗费、营养费10000元,护理费2400元,交通费723.93元。
二、(网约车平台)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赔偿(原告)秦某医疗费、营养费4149.09元。
三、()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赔偿(原告)秦某医疗费、营养费4149.09元。四、驳回(原告)秦某其它诉讼请求。
在该案件之前,滴滴与其他的网约车平台一样,都坚称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只是撮合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交易,所以在交通事故中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无疑,该案件的判决结果完全给了滴滴这类网约车平台一记响亮的耳光。
事实上,网约车平台不是对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有责任的,也要分具体情况而定,这里就以滴滴的运营模式举例,讨论一下滴滴是否应对滴滴约车出现的交通事故承担责任:
一、滴滴出租车:滴滴不承担责任,责任由出租车公司进行承担。理由:滴滴平台未在出租车模式中抽成,未参与经营,仅为出租车和乘客之间提供信息匹配服务。
二、滴滴快车:滴滴不承担责任,由驾驶员和乘客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理由:滴滴只是将乘客的用车信息与私家车主的车辆信息进行了匹配,滴滴平台未在出租车模式中抽成,未参与经营,因此不承担责任。
三、滴滴顺风车:滴滴不承担责任,驾驶员和乘客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
理由:同上。
四、滴滴专车:滴滴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按自己的过错对乘客承担责任。(乘客有过错的亦承担一定责任。)理由:滴滴在专车模式中有金钱的抽成,且滴滴发布的《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对用户宣称保证专车安全可靠,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