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法治之树
作者:蒋艳超 律师  时间:2012年04月21日
法治之树
——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有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将法律置于一个很高的地位,仿佛它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只是在它的枝叶下庇荫的人们,我们不可能随便一伸手就能摘到它的果实,我们所能感受的仅仅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不得不说,即使是这样的想法,我们也还是潜意识的希望它能开枝散叶,茁壮发展成一棵能“大庇天下寒士”的巨树。
然而我们都明白,这样一棵巨树能否长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还是个未知数,中国当今社会的法治虽然颇有建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融以及法律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
正如苏力先生在他的书中写到:“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就好似大树的根基,蜿蜒曲折,盘亘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也扎根在了我们每一代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因此法治建设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注重法律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即不能忽视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也不能因为习惯和惯例的普遍存在而将法律的身份贬低。当今的许多法律学者们摇着国际大旗,希望我国能建立一个西方国家一样的法律体制,那就好比一栋未打地基的房子,无论房子再豪华也是无法长久矗立的。比起这种类似换血的论调,我更倾向于苏力先生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流传下来的习惯和惯例是社会生活中,甚至是法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人大多数都将诉讼作为一个解决矛盾的最终手段,在矛盾不可调和的状况下才会选择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来调解。而在此之前,我们往往会选用各种更不伤害感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方法的合法性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方式也恰好符合了诉讼这一手段的初衷,我们的耻诉情绪也大大节约了法律成本。作为一个初入法律门的学生,我也能深刻体会到法律与实际生活的脱节现象,我们一边高呼“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又在遇到纠纷时将法律束之高阁。究其根本,就是我们的法律理论忽视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力量,我们考虑的更多是从“量”上研究,出现了什么问题就要立一部什么样的法,而不是去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究竟是缺少一部法的规制,还是法律理论上的缺陷导致的。
身处于国际化大潮流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了博物馆里的装饰品,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别的国家将我国的文化盗走,我们却还兴致高昂的模仿他国生活习惯。哈韩哈日英伦风,崇洋媚外或许过分了些,但我们确实是在将传统文化渐渐淡出生活。守住传统文化不是对文化的墨守成规,而是将其发扬光大,让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让其他国家的先进之处为其增添色彩。引申至法律文化也是如此,传统虽然有弊端,但也有现代法律体系无法忽视的优势。借鉴不是移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做到真正的从实际出发, 以人民的实际利益而设的法律才是能切实运用到生活中的。就像苏力先生所说的,“死去的是那种于国于民有害而无利的信条主义的、过于理想化的法治观念,而从中生长起来的是与当代中国变革相结合的,世俗而不卑俗的法律”。
如何建立好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社会,就是选择最好的栽培这棵万众瞩目的巨树的方法,然而知道了方法后还要有能够运用方法去悉心栽培的人,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学习研究法律的人身上了,因此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也成为了当今中国法治之路的另一个大问题。在《法治与本土资源》这本书中,苏力先生就对当今的法学本科教育做了一个解剖。在书中提到的法学本科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有深刻的感触的,尤其突出的就是我们感受不到学习法学理论的实际用处。法学是一门庞杂而高深的学科,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理论知识不仅枯燥而且还难懂。法律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就必然的和其他学科有着交叉的地方,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学科知识毕竟有限,那些其他学科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在没有学过的基础下是很难理解的,这就更加重了我们不愿学习理论的心态。在这种状况下,苏力先生在书中提出的到外系选修一门课程的方法就值得我们的本科教育去好好斟酌了。
此外,当今的法学本科教育还缺乏一种法律氛围,学术气息不浓厚的地方就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思路无法开拓,观念固守于书本上的法学大家的见解,这无疑是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在一个法制体系尚未健全也不成熟的国家,需要的就是大量的法律人才,但作为一个输出法律人才的主要市场,我们的法学本科教育让众人失望了。无论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还是法律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都是教育的弊端所在。因此,改革法学本科教育体制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结果,而我们学生也应当在顺应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自己的变化,要学会做一个真正具有专业素质的、肯学务实的法律人。
我们都知道英国的花匠是出了名的,他们能将自家的一块草坪变成天堂,这离不开他们的独具匠心,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和经典,还学会了与时俱进,使得他们的手艺愈发丰富多彩,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反观我们当代的法律人,也应当做一个这样的花匠,学会利用先天之美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将法律这棵巨树栽培成伊甸园里的苹果树,充满无与伦比的美丽。而那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的苹果,将必定是中国泱泱大国的气质和人民玲珑的心思沉淀出来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