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律师随笔

试论近亲属间人身伤害案件增多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作者:杨谦 律师  时间:2020年01月16日
 近年来,近亲属间人身伤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我院2003年受理近亲属间人身伤害案件42件,占所有伤害赔偿案件的15.73%;2004年受理54件,占所有伤害案件的22.88%;2005年受理63件占所有伤害案件的26.47%。分析探讨近亲属间的伤害案件增多的原因、特点及对策,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近亲属间人身伤害案件的特点
  (一)妯娌、姑嫂、叔嫂、兄弟间伤害较多。妯娌、姑嫂、叔嫂间因姻亲而生活在一起,常因家务琐事产生矛盾引起伤害,据统计,此种伤害占近亲属伤害案件的40%。
  (二)案件反诉率高。近亲属间发生争斗时,夫妻、子女共参与,且互不认输,造成双方伤害,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往往提出反诉。
  (三)赔偿问题难以调解。伤害各方平时因家务琐事积怨较深,伤害发生后,双方为争气互不让步,且难以达成赔偿调解协议。
  (四)双方积怨较深,如果处理不好将进一步引发矛盾激化。
  二、近亲属间人身伤害案件增多的原因
  (一)继承父母遗产或分家不公导致兄弟、妯娌产生矛盾,引发伤害。由于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自身素质差,爱贪图小便宜,兄弟间因父母遗产分配不公或分家析产稍有不同就大吵大闹,不顾兄弟情义,有时拳头相向,更有甚者,双方家庭成员参战,互不相让;有的虽当时不闹,但留下了矛盾的隐患。据统计,这类案件占近亲属间伤害案件的20%。
  (二)赡养问题导致父子、兄弟、妯娌、叔侄等近亲属间的产生矛盾。敬老、养老本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法律所提倡和保护的。而当今社会部分为人子女者因赡养老人而相互推诿、攀比。有的对老人弃之不理,甚至拳打脚踢;有的比其兄弟姐妹多赡养几天就大吵大闹;有的赡养一方因教训另一方不尽赡养义务的弟兄而引发矛盾,最后大打出手,造成伤害。如我院受理的胡永刚诉胡明春故意伤害一案,既是因赡养而引起的父子间的伤害。这类案件占近亲属间伤害案件的25%。
  (三)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中近亲属易产生矛盾,引发伤害。农村中宗族观念较强,一家有婚丧嫁娶之事,整个家族的人都聚在一起,有时因亲属间的话不投机、以前的积怨、主家考虑不周或稍一疏忽,就会引起近亲属间的矛盾冲突,直至引起伤害,这类伤害案件大约占近亲属间伤害案件的20%。
  (四)妯娌间、姑嫂间不和,兄弟姊妹夹在中间,关系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引起矛盾,继而引起伤害,这类占近亲属伤害案件的10%。
  (五)近亲属间相互苛求、互不体谅也是引起伤害的原因。有的近亲属间处事要求比较苛刻,像子女间的争斗、宅基地、相邻土地纠纷等同一件事发生在邻居、朋友间就可以相互谅解,而发生在近亲属间就会求全责备,互不忍让,这类案件占亲属的伤害案件的25%。
  三、避免或减少近亲属伤害案件发生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根据农村实际,采取建立法制宣传点,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建立巡回办案点对赡养、伤害等类型案件在涉案村里开庭、宣判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一旦出现问题,要通过正当途解决,决不可凭感情、义气用事,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树立遵纪守法,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友爱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三)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全社会开展好媳妇、好家庭评选活动,树立团结友爱、相互谦让、尊老爱幼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四)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使其真正成为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前沿陈地,在有暴力、伤害倾向的近亲属间多做调解说服工作,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出面解决,将矛盾化解到最小。
此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